我們是一群受過訓練的水下考古潛水愛好者,現正進行有關香港水下文化遺產研究. 作為香港人我們都很珍惜本港獨特的文化及特徵, 深信水下遺趾的歷史價值及其相關故事可以流傅後世有利社會。為此我們很感謝衛奕信基金同意撥款資助我們的研究。我們正於工餘時間進行第一階斷的工作。 |
我們的目的是進行研究並提倡香港水下文化遺產的價值及其保育。香港的歷史及其民生都與海洋有緊密關係,此關係能透過在各處水下文化遺產的遺址窺探得到。我們認為可以做的工作很多,並歸納成幾個階段進行這次研究,以了解我們的文化遺產。作為研究的第一階段的一部份,我們將會透過分析現有數據及其他熱心人仕所提供的資料,編制一個互動的水下遣址資料庫;再從中挑選一些遺址進行勘察,並將所有結果發佈,並予参與人仕致謝。是項研究還包括把歷史及民間傳說加以記載,藉此傳閱後世。基於我們的最終目的是提倡保育香港的水下文化遺產,我們藉著此網站、印製小冊子及書刊以達到我們的目的。
|
於香港現時並沒有水下考古遺址的數據庫,我們將先從英國水文局的沉船數據庫中取得接近300個香港沉船地點,並加以整理和分析。我們亦會進行文獻、古地圖和報紙的研究,並透過訪問潛水員、社會中各界人士,甚至政府代表,本地相關學者,以尋找其它水下考古地點的資料。所有對於這些地點的研究結果,我們將會歸類,並利用數碼地圖,把資料以空間數據方式發表。
根據上述調查,我們將至少選擇兩個(如實際上可行將選擇更多)水下文化遺產地點進行非干擾性調查 。而兩個選擇,一個會選擇沉船地點,而另一個則會選擇非沉船地點,此乃香港特別行政區內主要兩類水下文化遺產。此調查會記錄這些考古遺物的性質、其範圍和現況,這些資料將有助於讀者(包括研究人員,社區人士,行內業界和政府)了解各地點的特徵,並能更了解其價值、所需的保護及進一步的研究。
我們的研究已透過古物古蹟辦事處申領了有關的考古發掘牌照,並預計在2010年第二季,由Jeffery博士領導進行這項調查。
|
在香港和隣近地區沿海和航海的活動可追溯到6000年前直至現在。這意味著在其水域中很有可能存有多種類型的水下文化遺產的遺址。香港目前並沒有有系統地為這些遺址進行研究和記錄。我們;的研究乃是推行此目的的第一步。
潛在遺址
有證據顯示,香港早期人類聚落及開採海洋資源情況,可以從沿海地方之新石器時代中期至青銅時代遺址(公元前6000 至3200年前)及在水下觀察到與這些人類有關的文物中得知。若在2000年前;的漢代,人類從大陸來到香港聚居,並且在九龍的一個墓中發現到漢代貨幣。
在香港水域尋找到早期商船的潛在可能性與它隣近珠江及廣洲很有關係。從公元後七世紀,大批阿拉伯,波斯和印度商人駛往廣州,並作停留。主要的貿易項目是中國瓷器。從 8世紀開始,中國船隻也參與區域性和國際性貿易,頻繁商貿更遠至非洲東岸。這種貿易和發展其他行業,如茶,一直持續到今天,並涉及許多國家。在16世紀至19世紀,中國,葡萄牙,荷蘭,法國和英國為這些貿易競爭,並引致戰爭發生,砲台被興建,而船隻被擊沉。直至鴉片戰爭以及隨後英國吞併了香港(1842 )而和葡萄牙吞併了澳門(1849年)。
有一些 興這些貿易有關的沉船在數個沿著這條漫長的貿易航線經過之國家有發現,其中包括在南中國海的中國船隻,例如最近在香港西南面200公里陽江市對開海域發現的 800年歷史之南海一號沉船。
法例保護
其他早期發現的沉船,如在瑞典的瓦薩、在英國的瑪麗玫瑰、鐵達尼號(在加拿大對開)和在土耳其Uluburun有3000年歷史的沉船,除了那些以商業為目的而搶救,而不是為考古增益而搶救的沉船,我們可以看到世界各地整體來說,漸有法例保護和積極地發展管理水下文化遺產的活動,以為社會彰顯其價值。這已發展到現在已貝有國際法:200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保護水下文化遺產公約;它提供了廣泛的框架、原則和做法,以保護和管理所有類型的水下文化遺址,並禁止其商業剝削。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亦有法例以保護在其水域的水下文化遺產。在進行離岸發展工程前需要進行環境影響評估,以全面評估發展範圍中有否水下文化遺產,並採取措施減少對被認為是重大遺址的損害。
|
|
|
|